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应用 > 正文

压力容器的安全与结构设计

作者:admin来源:中国压力容器网 日期:2015-7-27 14:53:13 人气: 标签:

  应用化工压力容器的安全与结构设计吴润庆广东省石油化工设计院,广东广州构和强度设计同样重要。就压力容器结构设计的般原则和结构设计常遇到的如克体接管开孔开孔补强和焊接结构的设计实例予以阐述。

  在压力容器的破坏事故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往往使得压力容器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合理的结构设计,首先要求其结构便于制造,有利于保证质量和避免或减少制造缺陷。其次是要求其结构便于无损探伤,使制造和使用中产生的缺陷能及时并准确地检查出来。结构设计还要考虑尽量降低局部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因为局部的高应力区会成为断裂破坏之源。因此,设计合理可靠的结构是和强度设计同样重要的。

  1压力容器破坏事故原因分析角焊缝结构未焊透某化肥厂合成工段级卧式氨冷器发生爆炸事故。该设备管程设计压力为20MPa壳程设计压力16肘,4工作温度25,50封头与管板的材料都是20爆炸断口都发生在管板与封头连接的环焊处,从断口上看到焊缝根部未焊透严重,多者占周长的8傲,深2,4最深处达6,断口中部封头和管板连接处的单面坡口角接环缝正处在结构不连续处,焊缝根部应力值很高。

  通过计算明,该焊缝内面轴向弯曲应力己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又因未焊透引起了应力集中,故在焊缝根部产生裂纹并扩展。此外,由于焊缝根部管板侧有半径=5,纟环形槽,它将干扰超声波探伤,因此焊缝质量难以保证。

  从以上分析可知,其爆炸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单面焊坡口形式,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根部来焊透等缺陷;同时,在实际运行中频繁开停,使压力温度波动,形成疲劳循环的工作环境,最终导致疲劳裂纹扩展而引起的。

  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罐设计审核资格。电话020812176691叫2005081631 12不合理开孔和制造缺陷820,设计压力为1.6,3为了防止腐蚀,塔上部段筒体约5,1长选用了1厚的12,13板材,其余部分均为10,的人3钢板,在操作压力为0 88肘,时发生爆炸,距塔顶部2,1处第道环焊缝及该处纵焊缝全部炸裂。现场分析看,塔体焊接质量太差,对该炸裂口焊缝所作的射线探伤检查结果明,全部环焊缝有极其明显的母材未熔合,连续点状夹渣,气孔及细小裂纹;纵焊缝除有上述致命缺陷外,还有严重的焊接咬边现象,咬边深度达2,3mm.此外,在纵焊缝上还极不合理地开有个,450的入孔,在应力集中区造成局部的高应力状态。加之,焊缝中的裂纹及未溶合部分在长期生产中被腐蚀,有些地方仅剩有31多,难以承受操作压力。

  2结构设计的般原则21截面突变的不连续处应圆滑过渡在压力容器各受压元件的连接处,常有几何形状突变或其它结构上的不连续。在这些部位都会产生较高的不连续应力或称边缘应力。不同的连接边缘,有不同程度的边缘效应,有的边缘效应显著,应力可达到很大的数值。但是,边缘应力有其特点,即影响范围小。这些应力只存在可连接处附近盖与圆筒的连接边缘,圆筒的轴线方向Xj5RS处,可视边缘应力衰减趋于零22.

  由于边缘应力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压力容器结构设计中,般采用圆弧过渡或斜坡过渡的方法来降低局部的不连续应力水平。如对椭圆形封头和蝶应力的影响区。对边缘强度不足的无折边锥形封头作局部加强,以及避免采用容器筒体与端盖连接的平板角焊结构。

  22焊缝错开并尽量远离应力集中区从前述事故分析可知,事故大多数是由于裂纹和尖锐的缺陷所造成的。而他们往往起源于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特别在焊缝交叉处和未焊透的角焊缝处产生这类缺陷的概率较大。容器焊接时,热源对焊接构件形成不均匀的温度场,产生不均匀的残余应力。所以实际焊接容器中的残余应力,随焊接构件的形状尺寸焊缝布置焊接工艺不同而变化,焊接容器存在的残余应力是复杂的。在结构设计中,不仅要尽量减少焊接结构本身的应力集中,而且还要使焊缝尽可能的远离接管支座等其他应力集中区,以避免互相重叠造成局部的高应力状态。

  23避免采用刚性过大的焊接结构和静不定结构刚性过大的焊接件,不仅因施焊时的膨胀和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而且在操作条件波动时,还会因变形受限制而产生附加弯曲应力。

  卧式容器应尽量采用静定的双支座结构。

  3结构设计原则的应用31壳体接管开孔工艺接管与容器壳体及开孔补强圈连接的接头处拘束度大,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加之焊缝金属通常比母材塑性低,焊缝根部及焊接热影响,在疲劳载荷如循环压力和温度振动等作用下,易成为裂纹的起源。从焊接施工操作看,这类焊缝是容器上所有焊缝中最难控制,也是最易产生问的地方如事故。因为目前壳体上的马鞍形开孔仍大量采用气割气刨等手工开孔方法,不易保证坡口角度及钝边尺寸;坡口面的氧化皮较难去除,施焊接管的操作位置又往往不利于焊工控制成型等,所以极易产生裂纹未焊透夹渣未溶合等缺陷。可以说,开孔接管等几何不连续部位是压力容器的真正薄弱环节。这些部位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寿命。

  疲劳断裂失效约占金属失效结构的4傲,ASE认为,接管的设计应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应力集中。最安全的容器是在容器上所有部分都具有最低的总应力次应力及应力集中等,而不是在次膜应力上取最大的安全系数,而不管局部应力集中。所以,有效的降低应力集中,是设计容器与接管焊接接头时应给予足够重视的问。

  32开孔补强结构形封头按阳4746设置足够大的过渡圆弧,且留有直边,使压力容器强度较薄弱的焊接接缝离开边缘补强圈补强是最常的补强结构,但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①搭接结构容易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并导致焊接裂纹,对淬硬性强缺口敏感性高的低合金钢就更为不利②搭接的补强圈结构没有和壳体接管形成整体,其抗疲劳性能差。据介绍,带补强圈结构的筒体,其疲劳寿命比未开孔时降低3脱左右。因此,这种结构般用于静压常温的中低压容器。8150限制其使用范围为,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1540厘,补强圈厚度小于或等于焊件的厚度确定的。定范围的厚度往往有几种接头型式可供选择,这就要结合容器制造厂所具备的条件来决定。如有的厂机加工能力较弱,选用型或又型坡口形成的接头就比较好,因为这些坡口的加工只需要半自动气割机即可。如选用。型或双。

  型坡口形成的接头,就需要在机床齐备的工厂加工。

  但型坡口往往填充金属较多,焊接效率低,焊接155为壳体开孔处名义厚度;壳体名义厚度3381.此外,补强圈结构还有补强区分散及补强效率不高的缺点。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用厚壁管补强来代替。

  内伸式厚壁管补强结构,能使所有用来补强的金属材料都直接处在最大应力的区域内,因而能更有效地降低开孔周围的应力集中程度,其应力集中系数比开平齐接管下降4最好的补强结构是整体锻件补强33其补强材料集中于应力最大的部位,补强效率高,焊缝为对接,抗疲劳性好,疲劳寿命比不开孔的筒体仅降低10,1观,主要用于承受高压高温低温或反复载荷的设备开孔。目前对于圆筒体开孔,此结构还不常用,因为加工较困难,要有专用机床。球形容器补强采用此结构较多,因结构形状规则,容易制造加工。

  应力大,变型大,对抗裂性差的钢种不适用。所以对板厚度较大的,在有条件时应尽量选用u型或x型坡口形成的接头。前述事故1中的管板与封头连接如改为。型坡口对接接头4,采用手工电弧焊中增加了两种氩弧焊打底的单面手工电弧焊工艺,就能达到单面焊双面成型的要求,焊缝质量即可大为改善。

  333尽量降低焊缝的应力集中焊缝的应力集中可以是结构造成的,如角接结构应力集中就较高。

  如果坡口开得合适,焊接时使焊肉圆滑过渡则使应力集中减缓。更多的焊缝应力集中是由于设备制造时焊缝的各种外部缺陷造成的局部结构不连续所引起的事故。如错边5角变形6以及加强高过高7等。

  33焊接结构设计331合理的焊接接头焊接是容器制造的重要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焊接接头设计般有如下要求,焊缝填充金属应尽量少;合理选择坡口角度钝边高根部间壁等结构尺寸,使之有利于坡口加工及焊透,以减少各种焊接缺陷产生的可能性;③按等强度要求旱条或焊丝强度应不低于母材强度;焊缝外形应尽量连续圆滑减少应力集中。

  332尽量采用对接接头般认为,焊缝质量主要取决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工操作水平,但与焊接结构设计也有很大关系。,8150就明确规定,压力容器人类及8类焊缝必须全焊透1.因此要尽量采用能保证全焊透又便于无损探伤的对接接头。各种对接接头的型式和基本尺寸,主要是根据,19942012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单面坡口双面坡口严重的错边和角变形会导致容器早期脆断。所有这些因素使得焊接接头区成为压力容器缺陷评定I2杨海涛。压力容器的安全与强度计算以1.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I3陈国理,黎廷新。焊接残余应力对圆筒形压力容器脆断影响的试验研究1人。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疆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 4丁伯民,黄正林。化工容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上接第773页4黄玮,由宏君,王世安。2 4羟基苯,酮的合成刀。辽宁化工,2003,3241586,1 5王振宇,谭卫宁,周志纯,等。23,4 4.羟基苯,酮的合成研究刀。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8 61韦万兴,袁天佑,曹家兴。2 4羟基苯,酮的合成7由宏0,姜恒,宫红,等。相转移法合成2本羟基苯甲酮几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147.

  上接第777页出内容物,混勾,称取适量药粉,用15 10.1几只,1溶解,以水定容至1.适当稀释,按实验方法测定FLX含量,结果1.

  用上述片剂胶囊和粉针剂种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结果2,1聂丽华,赵慧春,王旭。3+敏化化学发光法测定氟罗沙星。分析化学,2002989191212关日晴,魏雪芳。氟罗沙星胶囊中氟罗沙星含量的3王景翔,王计奎。氟罗沙星及其片剂的HPiJC测定儿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522孚227.

  4杜黎明,范哲锋,张瑞凤。荷移反应焚光光谱法测定氟罗沙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⑷32833Q 5张瑞萍,王素芳,藩景浩。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片的含量。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366王卫平,吴琨,周卫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氟罗沙星的含量刀。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上接第780页9万印华,王向德,张秀娟。乳状液膜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几化工进展,19951215 顾忠茂。液膜分离技术进展。膜科学与技术,2003,1周富荣,杜金萍,李忠铭,等。微乳液膜萃取废水中酚的研究1.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262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