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应该靠什么?
一度,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是无知无畏的,信口聊着商业逻辑和市场竞争,试图消灭所有的不确定性。于是,产生了一大批空手套白狼的"创业者"。但创业到底应该靠什么,靠年轻、还是有故事?
从2周前,那个"认怂"的90后创业者,承认自己没能将1亿元利润发给员工,因为他的收益可能都没有达到1亿元。在2011年,人人网第二季度也只盈利80万美元,而4年前人人网的活跃用户量之大众所周知……
道歉声明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BTB、BTC、OTO模式备受欢迎,似乎只要发现了市场,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挣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各大创业公司相继宣布自己获得百万、千万甚至几亿美元的融资。
互联网的崛起带动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还有人们的思维习惯,在大量的信息中,我们必须习惯性的快速筛选出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来。这也为阅读快餐化提供了理由,在快餐化的阅读中,真实性很多时候就不那么重要了,这也为炒作提供了土壤。
然而,这一次"认怂"的可能是……
8月29日,饿了么宣布"获得外卖行业最高融资金额,6.3亿美元",随即就被批"水分大"。
而7月末,一亩田CEO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自己的公司都不用去拉融资,因为融资会自己找上门。
85后CEO邓锦宏
85后CEO邓锦宏表示"以前投资人对我们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PPT都没有做过,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当时很多投资公司在抢,打钱最快的是红杉资本,连协议都没签,就给我打了几百万美元。
那天我记得去香港开了个账户,早上过的罗湖,九点就回来了,安检的人还说我怎么那么快。红杉之后,先后有六七家机构投资了我们,我们可以说不差钱了。
很多机构错过我们,因为每个月我们的价格都在涨,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投资人不太了解农业,他们投资别的电商有代入感,因为自己就是消费者,但对于农产品(000061,股吧)没有代入感,他们就算用我们的App,也提不出优化意见。"
在了解这个公司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奇怪的现象:这么牛掰的一个公司,会突然裁员七成,原因是:员工存在违规行为。
第2页:1500人被裁 原因为何?
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实在罕见,如果说裁员是由于员工涉嫌违规,那么百分之七十的员工同时违规,不得不让人生疑。1500人突然被裁掉,很多媒体分析称,引发裁员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方撤资。
对于此次裁员,一亩田员工表示不服:白天地头拉客晚上就被通知失业,一亩田邮件中写道:发出的邮件称,"因你存在公司《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违规事项,达到了《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决定于2015年8月28日与您解除劳动合同"。
相关律师表示,一亩田裁员属于违规行为。但一亩田表示:这些近期因此被辞退的员工,虽然与公司共同走过了初创期的一段日子,为一亩田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是,为保证一亩田客户的利益、确保绝大多数操行良好的员工与公司一同健康成长,公司不得不"刮骨疗伤",立即决定推出改善业务体系、提升管理精度的一系列举措。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将开放沟通渠道,为被辞退员工提供申诉通道,并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并否认了投资方撤资的传闻。
一亩田首页截图
其实,一亩田已经不是第一次"霸屏"。第一次,是85后创业神话,CEO接受南方周末专访;第二次,是"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和"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999.999数字难免让人想起广告,而盛产洋葱的西昌,一个市的洋葱产量也不过30多万吨。第三次,是1500名员工,突然违规被裁。从第一次到第三次为期一个月,一亩田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戏剧,可谓跌宕起伏,创业者中的炒作专家。
其实一亩田之所以能被关注的原因还有众大佬为其背书,可这些炒作的能成立的起因是什么呢?两个字:作假。 有消息称,从去年开始,一亩田就在疯狂刷单,在新发地的果蔬批发商几乎无人不知。刷40w过一下账,返现800元,一天一个号可以刷3次。想必一亩田也想学某宝,开店刷单是常事?
从90后创业者余佳文,此前承诺今年给员工发1亿元分红,到后在媒体上公开认怂。诚信问题一直摆在创业者面前,数据信息不够透明,是创业者的故事可以延续,但如果出尔反尔,大家对你以后的信心就会崩溃,想清楚自己说什么,说到做到才是正道。